吴祖光的介绍

2024-05-12 14:42

1. 吴祖光的介绍


吴祖光的介绍

2. 吴祖光生平简介

 1、基本信息
  吴祖光(1917年4月21日-2003年4月9日),又名吴召石、吴韶,当代中国影响最大、最著名、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江苏常州人,著名学者、戏剧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代表作有话剧《凤凰城》、《正气歌》、《风雪夜归人》、《闯江湖》,评剧《花为媒》,京剧《三打陶三春》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程砚秋的舞台艺术》,并有《吴祖光选集》六卷本行世。
  祖籍江苏宜兴,籍贯江苏武进,1917年4月21日出生于北京东城小草厂的一所大宅院里,家庭为吴祖光提供了一个文学的环境。其父吴瀛,曾参加创办故宫博物院,精于诗文书画、篆刻和古文物鉴赏,对吴祖光的文学生涯有深刻影响,同年吴祖光毕业于北京孔德学校。在中法大学文学系学习一年后,应聘任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
  2、生平大事
  1934年发表的小说《宫娥怨》,是其处女作。
   
  1936年于中法大学文科肄业。
  1937年,吴祖光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同年创作抗日话剧《凤凰城》,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1945年,他主编的《新民晚报》副刊率先发表了 *** 的词作《沁园春•雪》。
  1946年,他在上海创办《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和《清明》杂志,还创作《捉鬼传》和新剧《嫦娥奔月》,声讨 *** 的反动统治,后受 *** 反动派的迫害逃亡香港。
  1947年,他在香港编导了《国魂》、《莫负青春》、《山河泪》、《春风秋雨》和《风雪夜归人》等电影。新中国成立后,吴祖光陆续创作出反映纺纱女工的电影《红旗歌》和儿童剧《除四害》等作品。
  1954年后,吴祖光导演了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洛神》、《荒山泪》,为梅兰芳、程砚秋两位京剧艺术大师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1963年,他与妻子新凤霞合作改编了评剧《花为媒》,成为了评剧舞台上的成功佳作。
  1949年后吴祖光任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牡丹江文工团编导,中国戏曲学校、中国戏曲研究院、北京京剧院编剧,文化部艺术局专业创作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友谊出版公司名誉董事长。
  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北大荒劳动。
  1960年回到北京,先后在中央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和北京京剧团任编剧,写有《武则天》、《凤求凰》和《三打陶三春》等剧目。
  1979年调文化部艺术局从事专业创作。
  1960年回北京实验京剧团和中国戏曲研究院任编剧,创作了《三打陶三春》、《三关宴》等京剧剧本,所改写的评剧《花为媒》的电影剧本堪称传统戏翻新的典范之作。
  3、去世
  2003年4月9日,因冠心病发作,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吴祖光晚年最爱写的四个字就是“生正逢时”,尽管一生坎坷。
  
  
  
   *** 为吴氏三代画展题词
  吴祖光的电影生涯
  在一些人眼里,吴先生是写话剧、京剧、评剧的巨擘,是写诗歌和散文的大家,是当过主笔的报人,而对于他的电影生涯却不甚了了。其实,他是一位资深的影人,电影活动是他艺术生命的重要部分,是不该遗忘的。
  先生的电影生涯始于1947年。
  那一年,在 *** 反动派残暴统治下的上海,他以过人的勇敢写了多幕话剧《嫦娥奔月》。此戏锋芒所向,是 *** 的反动统治。斯时,蒋介石正大举进攻解放区,并在国统区实施“戡平 *** 叛乱总动员令”。当局对吴祖光岂能听之任之?就在这出戏上演不久,他就受到警告和屡屡威胁,人身安全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党为了给新中国积蓄人才,保存力量,遂将吴祖光先生于是年秋天转移到香港。在那里,他进入大中华影业公司做导演,从此踏上影坛。
  在大中华,他自编自导处女作《风雪夜归人》和《莫负青春》两部影片。《风雪夜归人》系据他的同名话剧改编,由孙景璐和吕玉堃分别饰演男、女主角。《莫负青春》则由周璇领衔,影片插曲曾轰动一时。
  随后,吴祖光进入永华影业有限公司,任编导吴祖光简介,并系编导委员会委员。编导委员会的主任为欧阳予倩,委员还有张骏祥、朱石麟、卜万苍、李萍倩、程步高诸人。在永华麾下,吴祖光执导了两部影片,一部是由唐漠编剧,白杨、陶金主演的《山河泪》;另一部是据黄谷柳小说改编吴祖光简介,由叶小珠、陶金主演的《春风秋雨》。同时,他写的两个剧本《国魂》和《公子落难》也相继投拍。《国魂》,由卜万苍执导,刘琼饰文天祥、陶金饰伯颜、王熙春饰文夫人、顾而已饰贾似道。该片和《山河泪》、《春风秋雨》都是永华的代表作。
  在香港的三年间,吴祖光留下了六部电影,可谓硕果累累,这是他为中国电影奉献的最初热情。
  共和国成立的前夕,1949年的7月,吴祖光由香港乘船经青岛回到北京,随即奔赴电影红都——东北电影制片厂任导演。翌年九月,他为新中国自编自导的第一部影片《红旗歌》拍竣,在这部表现纱厂工人生活的作品中,他热情讴歌新生活的主人,让人感受到他迎接新时代的激烈心跳。
  随后,他由东影,调至北影任编导,开始了对戏曲艺术片的探索。他的第一道目光就投向了国粹京剧,投向了梅派大师梅兰芳。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集,次年,完成下集,并把梅兰芳的名作《洛神》搬上了银幕。随后,又拍摄了程砚秋大师的名戏《荒山泪》。他对戏曲片的探索,可圈可点,特别是他用影像最早记录了梅、裘两派泰斗的舞台艺术,弥足珍贵,贡献特殊,功不可没。1957年,他去昆明,拍摄了诗情画意的《春城秋色》,这是他对风光片的可贵探索。
  正值这位意气风发的才子想要一展身手的时候,他却错误地被划为“右派”,送到北大荒的农场,进行劳动改造。1960年,当他从北大荒回到北京,便被调离电影界,先后被安置到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和中国戏曲研究院去了。
  然而,他对电影的那份痴情,并没有改变,他戴着“右派”的帽子,痴心不改,创作了戏曲艺术片(评剧)电影文学剧本《花为媒》。1963年8月,这部戏由他相濡以沫的夫人、评剧新派创始人新凤霞主演、方荧执导,在长影搬上银幕。二十年后,他又写出戏曲艺术片(京剧)《三打陶三春》的本子,依旧送长影投拍。应该说,在长影为戏曲片的卓越贡献中,有着吴祖光的一份心血。
  1984年,吴祖光创作的《闯江湖》,由岑范、方沉导演,李宝田担纲主角,在天津电影制片厂和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联袂摄制。这是吴祖光在影坛的谢幕之作。
  吴祖光为这个世界留下了15部电影作品,也留下了他对电影艺术的孜孜追求。
   

3. 吴祖光的人物经历

吴祖光的祖籍是江苏省武进县。一九一七年四月出生于北京。父亲吴瀛是做官的,但以诗、文、书、画闻名,又是一位文物鉴赏家。家庭的文化氛围给少年吴祖光以一定的熏陶和影响。在中学读书时,他不仅初试文学习作,发表过一些诗歌和散文,而且被京剧艺术的特殊魅力所吸引,跑戏园,捧“戏子”,沉醉其中,不自觉地接受了戏剧艺术的启蒙教育。这对他后来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学毕业后入中法大学文学系,学习仅一年即应戏剧家余上沅之邀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校长室秘书,后任国文及中国戏剧史等课的教师。从此与在该校任教的剧作家曹禺结识。到南京半年后,“七七”事变起,学校内迁,历驻湖南长沙、四川重庆、江安等地。就在抗战爆发的一九三七年,吴祖光完成了他的话剧处女作《凤凰城》。此剧在前后方以至香港广为演出,颇受赞誊。这鼓舞作者选择了剧本写作为终身职业。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七年的十年间,吴祖光共创作了十一部话剧,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贡献取得了他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会现实的发展和作者不断加深的生活体验,推动着他的艺术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变化。吴祖光的话剧创作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抗战初期,他激于高昂的爱国热情,写出了《凤凰城》、《孩子军》和《正气歌》,这是第一个阶段。此时,他不论取材于现实,还是取村于历史,着眼点都是表现当前这场抵抗外敌、保卫祖国的民族斗争。四幕剧《凤凰城》是根据东北抗日义勇军苗可秀烈士的事迹写成的。剧中歌颂了苗可秀领导“中国少年铁血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展开的艰苦顽强的斗争,有些场面写得引人入胜、生动感人。但初试戏剧之笔,在剧情结构、人物描写以至语言的提炼上都还不够熟练,有些地方还生硬地套用着他从戏园里学来的旧剧手法。而此时国难当头的观众首先要求的是鲜明的抗日主题和爱国激情,因此,剧作引起了强烈反响。独幕儿童剧《孩子军》(一九三九年)继续着《凤凰城》的主题,描写的是沦陷区小学生当抗日孩子军的故事。 1934年发表的小说《宫娥怨》,是其处女作。七七事变后,随剧校到湖南、四川担任语文和中国戏剧史的教学。1936年于中法大学文科肄业。1937年,吴祖光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同年创作抗日话剧《凤凰城》,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随后几年间,他创作了《正气歌》、《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和《少年游》等剧作声震剧坛,以上作品均收入《吴祖光戏剧选》。1945年,他主编的《新民晚报》副刊率先发表了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创办《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和《清明》杂志,还创作《捉鬼传》和新剧《嫦娥奔月》,声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逃亡香港。1947年,他在香港编导了《国魂》、《莫负青春》、《山河泪》、《春风秋雨》和《风雪夜归人》等电影。新中国成立后,吴祖光陆续创作出反映纺纱女工的电影《红旗歌》和儿童剧《除四害》等作品。1954年后,吴祖光导演了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洛神》、《荒山泪》,为梅兰芳、程砚秋两位京剧艺术大师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1963年,他与妻子新凤霞合作改编了评剧《花为媒》,成为了评剧舞台上的成功佳作。此外他还创作了《武则天》、《三打陶三春》、《闯江湖》、《新凤霞传奇》和《三关宴》等大量作品。1937年─1948年吴祖光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讲师,重庆中央青年剧社、中华剧艺社编导,《新民晚报》副刊编辑,《清明》杂志主编,香港大中华影片公司编导,香港永华影业公司导演。 1949年后吴祖光任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牡丹江文工团编导,中国戏曲学校、中国戏曲研究院、北京京剧院编剧,文化部艺术局专业创作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友谊出版公司名誉董事长。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北大荒(黑龙江垦区)劳动。1960年回到北京,先后在中央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和北京京剧团任编剧,写有《武则天》、《凤求凰》和《三打陶三春》等剧目。1979年调文化部艺术局从事专业创作。粉碎四人帮以后,写了京剧《红娘子》和话剧《闯江湖》,都颇受欢迎。他是第五届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建国后吴祖光出版了戏剧集《风雪集》、散文集《艺术的花朵》,同时还执导了多部艺术影片,其中的《梅兰芳舞台艺术》、《洛神》、《荒山泪》等为后世留下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程砚秋的珍贵资料。1960年回北京实验京剧团和中国戏曲研究院任编剧,创作了《三打陶三春》、《三关宴》等京剧剧本,所改写的评剧《花为媒》的电影剧本堪称传统戏翻新的典范之作。“文革”后,吴祖光创作了取材于妻子新凤霞生活经历的话剧《闯江湖》。2003年4月9日,因冠心病发作,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吴祖光的人物经历

4. 与吴祖光结婚五年无合影,离婚后吕恩是如何对待吴祖光的?

“新凤霞去世之后,他已不再能说话了,是唐瑜米寿,在“夜上海”。吃饭之后,唐瑜的夫人叫我,说:“吴祖光要和你照张相。”我当时愣了一下。几十年的老朋友了!他当时不怎么说话,只吃饭。就这样他拉着我的手和他照了一张相。”
多年以后,再回忆起这段场景时,吕恩自言自语:“吴祖光对我还是有感情的。”

吕恩
因一张合影而念兹在兹,我想,大抵是因为,吕恩和吴祖光自相识到结婚,从未有过一张合影吧。
只是,这一张合影距离他们离婚,整整迟到了50年。
1938年,因家乡沦陷,吕恩被迫走上逃亡之路,从江苏常熟逃到重庆后,她考上了同样从南京迁往重庆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由此开启了她漫长的演艺生涯。
彼时,未来誉满全国的戏剧家曹禺和吴祖光,一个在这里任教务主任,另一个则给校长当秘书。他们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走进吕恩的人生。
曹禺后来成为了吕恩的挚友,一生联络有亲。而吴祖光,则成为了她短暂的爱人,一生都在耿耿于怀。

吴祖光
吴祖光出身书香世家,自幼浸润于书香翰墨中,中学时便在文学方面显山露水,可贵的是,这位公子不仅才华横溢,还颇具宋公明之风,生平一大喜好,便是交游请客。因乐善好施、仗义疏财,为此还获得“散财童子”的雅号。
吕恩进入学校不久,就被吴祖光列入了请客名单。
这一年,话剧《凤凰城》刚演出,吴祖光便大请其客,其中不乏一些文艺界名流,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吕恩竟然也在其中。
彼时的吕恩,初到戏剧学校不久,还没开过课,不过住在宿舍而已。与这位校长秘书并没有多少交集,起码在吕恩看来,他们甚至连普通朋友都算不上。
两人熟悉后,吕恩想起这次饭局时表示疑惑:
“我刚刚进学校,你怎么把我也请去?”
“我喜欢你呀!”
彼时的吕恩,年方17岁,而吴祖光,不过21岁。
吴祖光性情爽朗,尤爱玩笑。按当时的情形和吴祖光慷慨大方的性情,即便说“喜欢”,也不过是单纯的朋友间的喜爱而已,与男女之情大抵是没有关系的。
事实上,他真正追求吕恩时,已经是五年以后的事了。
吕恩自戏剧学校毕业后,进入中央青年剧社当起了职业演员。而吴祖光亦离开学校做起了编导委员,两人从师生关系变为了同事关系。
1943年,话剧《牛郎织女》在成都演出,作为创作者和演员,两人双双赶赴成都,在这一段时间的相处中,两人的关系的愈渐密切。

《牛郎织女》完美落幕后,吕恩回到了重庆,被朋友带进了“二流堂”,这里是文艺青年聚集地,演员赵丹、秦怡、张瑞芳,作家郁风、丁聪、张乐平等等,一度在这里挥毫泼墨、畅谈理想。
至于吴祖光,则留在了峨眉山再创新作。
而在这一段分别的日子,他们鸿雁传书,确立了关系。
有意思的是,在那几个月里,每每吴祖光的来信,除了吕恩,同住“二流堂”的秦怡也会收到一封。久而久之,“二流堂”的成员都知道,吴祖光不仅和吕恩谈恋爱,还屡屡对秦怡发出爱的攻势,情书不断。
更有意思的是,吴祖光与秦怡通信,吕恩也心知肚明,但她却毫无感觉,更谈不上嫉妒和吃醋,多年以后再回忆这种感觉,吕恩尤不得其解:
“我很奇怪我的感情,很有意思,他对别人说,:‘要是吕恩嫉妒,她就有爱我的意思了’,可我就是不嫉妒。”
1944年冬,吴祖光回到重庆后,住进了“二流堂”,并与吕恩同居一处。

秦怡

这一年,17岁的新凤霞跟随剧团,从天津一路闯荡至山东青岛,开始被捧到主演。彼时距离她到达吴祖光的人生现场,还有6年。
而作为飞行员的胡业祥则在前方作战,彼时的他亦想不到会跟一个叫吕恩的女子产生纠葛,而且这个女子和他的堂姐胡蝶同事演艺事业。
自确立关系至同居,吴祖光和吕恩都未曾提过结婚一事。直到抗战结束,吕恩与“二流堂”一众青年一样返回家乡时,发生了一件事。
吕恩有一同乡的表兄,大学毕业后至印度某基地工作,此地荒无人烟,表兄难忍孤独时,会给识字的吕恩写信。
这表兄家里,有一女子是他找来照顾母亲的,久而久之,母亲便视其为儿媳,命令表兄与其订婚,表兄远在天边,又思及战乱时期,能有个人宽慰母怀也不错,答应了。

吕恩
可抗战一结束,这表兄就反悔了,要放女子出去嫁人,女子死活不肯,还闹着要自尽。与此同时,她还听说自己心上人爱上了表妹吕恩,两人甚至在外面有了孩子。
所以一听闻吕恩回家,便马不停蹄赶来探消息。吕母心知肚明,告诉了女儿,吕恩听后又气又怕。
很巧的,吴祖光事先没与吕恩沟通,当天就来到了吕家。是夜,吕母与其畅谈一夜,甚为满意,当下就命吕恩与吴祖光结婚。
三天后,两人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叶圣陶和夏衍为主婚人。而两人连一张结婚照都来不及拍。
纵观吕恩和吴祖光的感情发展,从一开始吴祖光同时给吕恩和秦怡写信,到后来一夜决定结婚,这种情感里,爱情的成分极少,更多的应该是一对性情直爽随和的年轻男女相互的仰慕而已。相较于恋人,他们更像是朋友。
是以,一旦步入婚姻,有了责任和约束,各种矛盾便开始显现出来。

吕恩英气十足,活泼好动,每每于舞池和赵丹等人翩翩起舞,吴祖光则成了背景板。
而一到了让吴祖光沉迷其中的梨园之中,吕恩就只有歪头大睡的份。
他们的工作作息时间、生活饮食习惯,亦是南辕北辙。
两人似乎变成两条平行线,各自走着自己的轨道,难再交集。与此同时,吴祖光渐渐名闻孤岛,吕恩渐渐被人称呼为“吴太太”,这在清高孤傲的吕恩看来,有种不被尊重的意思,颇觉不适应。
这一段婚姻,维持了五年后,于1949年和平结束。
也是这一年,吴祖光从香港回到北京,收入大幅度下降,一度拮据,吕恩便将房子抵押,所得几千元悉数交给了吴祖光,外加一个新买的莱卡相机和一套辅助设备。“你是当导演的,回去后拍戏采景用。”

吴祖光与新凤霞
相较于诸如叶浅予、田汉、章含之这些大师名媛们离婚后的鸡飞狗跳,吕恩和吴祖光的分手,实在是体面到极致。由此亦见,当初两人走到一起,更多是被对方的人品和才华所吸引,反而令人自私和疯狂的爱情是极少的,所以离开时才会那么地敬重。
只是,后来,吕恩到底也因一事耿耿于怀了几十年。
我常在想,吕恩当初送吴祖光莱卡相机,除了她所说的理由,或许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她与吴祖光自相识到离婚,一张合影都没有。即便英豪阔大,到底是个女孩儿,多少会有些遗憾吧,所以用一个相机作为心理上的补偿。
那个时代,一个相机的价格,可以与一辆汽车比肩。谁曾想,几个月后,吴祖光便将这份心意糟蹋了。
回北京后,吴祖光在老舍先生的介绍下,与新凤霞谈起了恋爱,1951年两人成婚,因为经济紧张,吴祖光将莱卡相机卖出换钱请客。
吕恩听说后,如鲠在喉,又不知与何人说。
再后来,吕恩与郁风提起,在郁风的开解下才释怀。直至晚年受访,她说起此事,仍难免落寞:
“想想也是,我送他了怎么能限制他呢?所以现在也觉得没什么。”
吴祖光找到了他的挚爱新凤霞,共普了一曲“霞光之恋”,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纵然其中波折不断,磨难连连,但吴祖光仍认为自己“生正逢时”,我想,很大原因在他遇到了新凤霞吧。
而吕恩的运气也不差,在吴祖光与新凤霞婚后不久,飞行员胡业祥便走进了她的生命,胡业祥是“电影皇后”胡蝶的堂弟,倒是让吕恩近距离接触了这位偶像一番。
而后两人琴瑟和鸣,所育之子考取清华大学水利系,这等成绩在艺术界子弟中,大约是不多见的。

或许因为分开后各自太过精彩,互不相扰。让人愈加坚信,吕恩和吴祖光是没有爱情的。恐怕连吕恩都这么认为,所以在被患有语言障碍的吴祖光邀请合影时,才会心有戚戚焉:“吴祖光对我还是有感情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